夏日清晨,林海茫茫的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处处绿意盎然,鸟语花香。
在保护区冰沟资源管护站的一条羊肠小道上,伴随着一阵窸窸窣窣的脚步声,一道坚毅而略显佝偻的身影由远及近。年过56岁的王玉武,早已开启了他一天的日常工作——徒步巡山护林。35年如一日,他始终坚守在护林工作第一线,以大山为伴,与绿树为伍,巡山不断,管护不停。2024年7月,王玉武被甘肃省林草局授予“优秀共产党员”称号。

深入林区 严防死守
1987年,王玉武应征入伍,198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90年退伍后,他带着对家乡林业事业的热爱与深情,主动申请到林业部门第一线工作,从此踏上护林护绿的新岗位。
“儿子,从军人到护林员,要干一行、爱一行、专一行。”揣着父母的叮嘱,王玉武一头扎进祁连山的浩瀚林海。清晨,他带着一壶清水、一张饼子、一条毛巾,爬山穿沟、巡山查林。路难行时,摩托车开不上去,许多路段全靠双脚丈量,一天最少走10多公里,常常汗透衣衫。巡护中,划伤、摔伤、蚊虫叮咬,对他而言早已是家常便饭。夜里回到站里,他趴在昏暗的灯下,详细记录巡护区域、树木变化、异常情况,再借着专业书本充实业务知识。
早年间,林区盗伐现象时有发生。有些盗伐者或声东击西,或趁雨夜作案,为蝇头小利铤而走险。王玉武始终绷紧护林之弦,总能见招拆招——正如俗语所言“没有金刚钻,不揽瓷器活”。管护区的每一户人家、每一棵老树、每一股山泉、每一处深山沟壑,都早已刻在他心里。群众都称他是这片山林的“活地图”,而他也凭这身“绝活”,让盗伐者屡屡不能得逞。
2014年,因工作成绩突出,王玉武被任命为冰沟资源管护站站长。
“以前护林站条件简陋,不少年轻人待上一两年就离开了。”祁连自然保护站前任站长任发生说,王玉武却守了下来。他在冰沟、旦马、细水等七个管护站待过,一干就是三十多年,把青春给了祁连山。

与时俱进 做好传帮带
冰沟资源管护站管护面积达6.73万亩,森林植被丰茂,地形地貌复杂,护林防火任务繁重。“早年的管护站房屋破败,宿舍连电都没有,夜晚只能点蜡烛。”王玉武说。
艰苦、寂寞、孤独、危险,是日常;节假日加班加点,更是常态。35年来,王玉武带着使命与责任,走遍林区的山山水水,也见证了自然保护站的变迁与发展。
“把住路、守住山、看住人、盯住坟,严防死守,坚决筑牢森林防火安全线。”每到防火期,王玉武带着同事驻扎重点区域:防火执勤、设点检查、收缴火种、散发传单、携装巡护、处置突发情况……半个月、一个月不回家是常事。辖区村民常打趣地说:“王站长,你们宣传防火,喇叭喊、当面说、发传单,群众耳朵都快听出茧子喽!”
人不负青山,青山不负人。如今,走进冰沟、旦马、细水、大水等资源管护片区,映入眼帘的是一坡坡生机勃勃的草木、一片片孕育希望的林海、一只只灵动跳跃的小动物。处处郁郁葱葱、蓬勃盎然,尽显大自然最本真的灵秀与辽阔。
“护林员是一份穿山岭、钻密林的艰苦守护工作,巡山、防火,每一项都责任重大,需要耐住寂寞、吃得甘苦、无私奉献的精神。”祁连自然保护站站长王芝义说,这些年,王玉武以身作则,做出了榜样,付出了艰辛,也带出了一支叫得响的“林业铁军”。
“护林员工作,看似简单,实际上是一项政策性强、专业性强、涉及面广、十分复杂的工作。”王玉武介绍。
这些年,王玉武对辖区内的地形地貌、林班坐落、权属来历、树种分布、立木数量等森林资源了如指掌,扎实的工作作风和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,带动和激发了年轻护林员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,成为其他管护站护林员学习的模范。在他工作过的每个管护站,从未发生过重大火情、安全事故,也从未出现过大面积病虫害。

坚守初心 舍小家顾大家
建在冰沟资源管护站区域内的冰沟河森林公园,这些年来游客逐渐增多,旅游旺季时一天多达上千人,给森林防火和管理工作带来新挑战。每到这时,王玉武不敢有丝毫麻痹,每天带领管护人员全天候不间断巡护,身影遍布沟沟岔岔、深山密林。遇上倾盆大雨回不去,只能借宿在山上牧羊人简陋的帐房避雨过夜。
如今条件好了,巡山护林用上了先进装备。尤其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以来,管护站借助科技力量,通过视频监控、手机巡护终端、语音播报、增设防火检查点、加强林区巡逻等“技防+人防+物防”模式,对森林进行全方位、全时段监控,筑牢了森林草原防护网。
祁连山保护区群山连绵、林海茫茫。为了守护好这片天然林区,35年来,王玉武或步行、或骑马、或骑摩托,穿行在沟沟壑壑、苍松翠柏间,这里的一草一木、一石一水,让他难忘,更凝聚着他的心血与情感。
“一日从军,终生是兵”。这些年,王玉武始终保持着部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,本色依旧,初心不改。
由于护林工作的特殊性,尤其在森林草原防火重点时段,保护站要求全员在岗。王玉武的妻子常年患病,作为丈夫,他很少能在家陪伴,妻子却毫无怨言,十分理解他的工作,还开玩笑地说:“老王的家就是护林站,家人就是他管护的那片林子。”
35年,对于这片森林不过是弹指一挥间,对于守护它的王玉武来说,平凡的日子却悄然写满了不平凡的故事。
版权声明
1.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。
2.所有原创作品,包括但不限于图片、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、信息等,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,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、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。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3.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(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)受理对接。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,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,联系电话:0931-8159799。
相关新闻
- 2025-08-03甘肃省林草局:用“林草之笔”谱写美丽甘肃新篇章